首页

黑冰女王免费调 www.umfoot.com

时间:2025-05-29 23:47:46 作者:周末多半天,有何不一样? 浏览量:70168

  四川绵阳宣布试行4.5天弹性工作制

  周末多半天,有何不一样?

  4.5天弹性工作制,即劳动者在一个星期内“上班四天半、休息两天半”,近日引发社会热议。

  四川省绵阳市商务局发布《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》,要求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,鼓励企业弹性调休,推广夫妻共享。其中,清单提出“试行4.5天弹性工作制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‘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’的2.5天休假模式”。

  “周五只上半天班,全家人可以避开下班晚高峰,前往郊区露营、自驾游”“早下班,双职工家庭可以自己接孩子放学,也有更多亲子时间”,对于4.5天弹性工作制,不少居民怀有期待。

  “周末两天半”并不新鲜。此前,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》就曾鼓励弹性作息,明确“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,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,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”。此后,河北、江西、甘肃、安徽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等多个省份结合促消费相关政策,先后出台优化弹性休假制度、鼓励2.5天休假的意见,部分城市试行了4.5天弹性工作制。

  “周末两天半”,好处有哪些?专家分析,实行4.5天弹性工作制、延长休息时间,有利于提振消费、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洋认为,缩短工时能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红利、提升生活品质。例如,分散化的假期既能缓解春节、国庆节以及“五一”、端午等假期时段景区、酒店等场所客流压力,也使服务业资源配置更均衡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不论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意见,还是各地区出台的文件,相关意见均为鼓励性质,不具有强制性,具体执行仍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。从实施范围来看,周末弹性休假主要在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单位试行,政府窗口服务部门、公办医院、公办学校等公共服务部门及应急保障部门未纳入范围。同时,4.5天弹性工作制也离不开“弹性”这一前提。例如,部分省份就明确,在试行周末2.5天弹性作息、实行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政策的同时,对于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,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。此外,各地多在相关规定中明确,4.5天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时间应为夏季或特定季度,而非全年。

  专家指出,实行“周末两天半”还需谨慎,在不少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,缩短工时短期内可能推高企业经营成本、减少产出,对用人单位压力不小。对此,各地应科学评估自身产业结构、企业承受能力。弹性工作制政策推广可优先在服务业、知识密集型行业试行,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则需逐步探索。

  未来,“周末两天半”是否有望推广到更多地方?杨海洋认为,缩短劳动时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,但推广需结合实际情况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
  本报记者 汪文正

 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5月29日 第 04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甘肃麻辣烫真有那么好吃?台湾青年打卡:香哭了

马迪就是其中之一。他说,刚开始学习汉语时,不敢开口说话,怕发音不准或说错词语而被别人笑话。“后来,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。发现,练习汉语最简单、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听唱中文歌曲和练习绕口令。”

中国与东盟探讨制度型开放 望猫山王榴莲标准化进入中国

怀化4月18日电(黄建建 尹华)4月18日,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桥边村杨化育的育兴家庭农场里,“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”、芷江县林业局专家杨世明正在向农场负责人杨化育讲授“大球盖菇”的培育知识和采摘注意事项。走近林下,只见一个个小土堆上长满了红棕色的“大球盖菇”。

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

至于来自外语的影响,全球华语研究的外语视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多数的华语变体都出现在多元语言、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下,当地的主要语言和国际语言或多或少对华语造成一定影响。这些影响通常以词汇层面的影响为主,语音和语法层面的影响为辅。同时,对马来西亚华语而言,需要注意的不仅是来自当地主体民族语言如马来语等的影响,同样要注意来自前殖民者的语言的影响。

香港工联会成立跨境通联服务中心

据通报,在汽车报废更新方面,郑州市按照国家统一标准,对个人消费者在4月24日至12月31日期间,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,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,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.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,按照“应补尽补”的原则,分别补贴2万元、1.5万元。

民营企业获授信1049亿元 浙江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

我国“夏汛冬枯、北缺南丰”的水资源不等式,决定了发展全过程必须坚持节水优先。看农业,推广应用节水良种、滴灌喷灌等,粮食连年丰收前提下,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。看工业,工艺流程创新,一水多用、循环用水,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3%。看日常生活,节水型社会达标县、节水型城市、节水型高校不断涌现,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%以内。合力拧紧水龙头,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